钓鱼吗旗下产品: 钓鱼吗

“布施”--宗教背后的商业链

姚舜不二 2017-03-21



“ 酷 的 人 都 关 注 了 姚 舜 不 二 ”


-



如果信仰变成被消费的商品,那还是信仰吗? 

途径老挝的琅勃拉邦,古城区寺庙众多,也导致琅勃拉邦的"布施"闻名海外。首先普及一下什么是布施, 


布施:信徒们铺张席子,跪在路旁,每天将清晨亲手做的第一锅米饭赠与僧侣。僧侣们一直保持着每天就靠清晨化缘来的食物充饥的规矩,并且每天为人们祈福。上座部佛教僧侣上千年来一直保持的传统习俗,历史悠久,在东南亚上座部佛教国家是很普遍的。 
老挝琅勃拉邦的布施一般都在清晨五六点左右,无论风吹雨打,僧侣们每天光着脚,背着锡钵,穿着橙色的僧袍,按照固定的路线,坦然安静地接受着信徒和游客的给予。 
我们通常在网上看到的照片是这样的: 


这样的:


或者这样的:


但其实因为角度问题,实际可能也是这样的: 


这样的:各种旅游团从大巴上下来 


或者是这样的: 

那么问题就来了,上图里的小摊的是什么呢? 


-


卖的就是布施的摊位和布施的零食。 


说到这里我就要和大家追溯历史了,当地老挝人告诉我说,最初的布施的食物就是糯米饭团,再后来会有人做几份菜,时代越进步给予的物品越先进,直接塞钱的信徒都有,意思就是爱吃啥自己买去,我甚至看到有的虔诚信徒发钱的都有,我亲眼看到一位妈,掏出一打钱,银行刚取的吧?全新的。大家都是排队一个个走过,走过一个发一张一万走过一个发一张一万,我算是大开眼界了,还真有发钱的。话说回来,那些小摊上的零食,就是用来给游客布施用的,塑料袋包装是为什么?是为了循环利用啊。循环利用什么,您接着听我说。 


我所看到的布施物品有四种: 
1.糯米饭 
2.小菜(塑料袋包装一看就自家做的) 
3.零食 
4.钱 


信徒和游人布施给和尚,不管是什么,和尚是一般都会递上器皿,先装下来再说,然而事实上和尚除了钱和小菜,其他的都是不要的,不要怎么,就是一个字"扔",那些箩筐就是专门用来给僧侣"扔"的, 

这我就有点看不懂这大妈了,拿了一个小筐给僧侣糯米饭,又拿了个也不知道大几倍的大箩筐僧侣装僧侣"扔"的饭?你几个意思?



还有小孩,直接拿个大筐就坐那,等着僧侣"扔"。 

什么鬼表情???


还有拖家带口的等饭的?Excuse me???

小朋友你干嘛耶?比啥剪刀手???叔叔可是要曝光你啊,我承认被萌到了。 


像这样的还有很多很多: 

我突然灵光一闪,哎嘛,这不也是种生存之道嘛,只要买个凉席,买个凳子,买个布施桶,再买个大箩筐,齐活,天天坐等“收成”吧,不用花吃饭钱也能在老挝生存下去,毕竟老挝作为东南亚最落后的国家,物价却是最高的。我被我的机智深深折服。


-


至于为什么不要糯米团饭,我来解释一下吧,很简单信徒和游客都是用手掰下一团饭,塞到僧侣的器皿里,你自己想想你愿不愿意吃别人捏来捏去的?你都不愿意吃,你让人家老挝最高尚职业的僧侣吃你捏的饭团?你有病吧? 

讽刺的是:游客也就体验个新鲜感,凹个造型拍几张照片就走了,真的虔诚的会等到天亮没有僧侣再来时候才走。

我亲耳听到,有个中国旅游团的大叔也能导游,没有送万的零食能不能带走,导游说不行,要给僧侣的,然后就有人过来装袋收了。


然后昨天的零食出现在今天的游人手上,今天的零食出现在明天的游客手上,如此循环,挺有商业头脑的啊哈哈哈。


游客走后,当地人开始开开心心收摊咯。收拾收拾准备明天外来,如此往复,赚傻人钱,多开心。


化完斋僧侣们回寺吃早饭。

游客拍了照开心,商人赚了钱开心,僧侣化了缘当开心,大家开心就好。:)


-


我没怎么跑到僧侣面前去拍正脸,是因为感觉有点不尊重僧侣们,毕竟人家在日常修行,在我们俗人看来就是工作,打扰人家多不好。住的青旅里有人拿出电脑整理照片(都是拍的大正脸,估计是冲到人家和尚前面拍的),然后吐槽道:怎么和尚们个个脸臭的很。有人随口回应:动物园里的动物看到太多游客盯着它看,它还会烦躁,更何况人呢。

是啊更何况在老挝身份很高的僧侣们呢。


音乐穿耳过,佛祖心中留,修行这种事,不要在意细节。


最后,事实上布施活动还是挺好的,也养活了数不清的鸽子,毕竟这一来二去的糯米,地上也洒了不少。 



关于我「姚舜」


93年,正在休学间隔年的大四狗

暂行走过41个国家;冲浪手、潜水员、不安分的旅行体验师。


大家能在任何热门平台找到我:姚舜不二    

我们路上见:)




分享到:

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