钓鱼吗旗下产品: 钓鱼吗

鱼上浮原因及应对技巧分析

东海钓娱 2017-03-21
点击上方“东海钓娱”可订阅!
        在了解了鱼的警惕性后,也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多次实战的检验,那么怎样利用好鱼的警惕性,从而钓好鱼呢,以下分析我的几点经验,供大家参考。
1.水面有遮挡物附近

      水面有遮挡物的附近水域钓比较好,水面有遮挡物,鱼就绝对比较隐蔽,至少藏在遮挡物下,岸上的人或水鸟就很难发现它,鱼喜欢在这些地方呆,感觉安全,吃起饵来也大胆。举个例子,如果把厕所的房顶去掉,如厕的人肯定会感觉很不自然,甚至紧张便秘。
      因此春钓浅滩最好远有水草的旁边,传统钓手更喜欢钓草洞。根据这点,在选择钓位时,选水草边,浮萍旁,码头旁,长时间不动的船旁边较好,下面都藏鱼。
      
2.深浅交界处
      很多钓大鱼的选窝都喜欢在深浅交界处,是利于鱼“深水比较安全”的心理。但是为什么不直接钓深呢?是因为鱼活动觅食还是喜欢在浅水区域, 水压小,水温高,含氧量高,找到食物的几率也高。而靠近深水,在遇到危险时,容易逃跑到以为安全的深水水底。就像是地道战中的老百姓,没有危险时,他们也不愿意整天在地道里呆着。


3.靠近桥墩和柱子
      原因有两点,一是桥墩和柱子上会有水藻,附近会有微生物和小型水生物种聚集,提供鱼类的食物。二是鱼觉得安全,当有大型肉食鱼或水鸟来袭击时,可以依靠柱子,桥墩做规避动作。这种情况在海水鱼里更为明显,因为食物链里肉食性鱼比例更大。我最近钓点就在桥边,抛在离桥墩附近10到20公分处,鱼货很不错。前几天一位退休的老头和我一起钓,我在他和柱子之间钓,我贴柱子,他离柱子远,我钓十多斤,他两斤不到。抛去技术,他那边口明显少的多。



4.有风好钓鱼
      大家都知道起风后水面有波浪,水体与空气接触面加大,水中溶氧量增加,鱼儿变得活跃,吃口好。这只是其中的一点原因。其实这与鱼的警惕性也有关。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,在水面会产生折射和衍射。

      当风平浪静时,水面像一块平整的镜子,虽然看到的东西有点移位,但成像还是很清楚的,这时可见度很深。但是在起风后,水面有波浪,水面这一平整的镜子就变成无数块千变万化的哈哈镜的集合,这时候光的折射衍射杂乱无章,鱼看岸上的东西啥都看不清,至少看不出来,从而不能判断出有危险,便胆大起来,吃口也猛。而人却能够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不受折射衍射干扰的漂目,虽然看漂变得艰难了一些,但是对于经验丰富的钓友都不是大问题,此时鱼获明显。

5.小鱼晒太阳
      鱼上浮,难钓鱼,也是鱼的警惕性。初春钓鱼,大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,成群的鲫鱼在离岸边较远的水面上慢慢的游来游去,甚至漂浮不动,钓的时候就是没有口。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,特别是出太阳的大好晴天,白天温度高,夜里温度低,昼夜温差大。

      还有人认为鱼上浮是缺氧。如果在夏季,鱼上浮是缺氧,但是春季鱼是不缺氧的。一方面气温低就气压高(低气压温度高,高气压温度低,见高中地理课本),溶氧量也高。另外水冷鱼为保存能量不爱活动,呆在一个小范围内。不活动耗氧量就少。在含氧量充足的环境中,耗氧量又小,怎么会缺氧呢?

      鱼上浮是不得已而为之,要么是晒太阳节省能量,要么是缺氧上来呼吸。这不是鱼的正常行为,作为胆小谨慎的鱼来讲,它们也深知这种举动的危险性——把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,众目睽睽之中。这时候他们的警惕性是最高的,不会吃饵也不会追逐饵团,任何举动都关乎性命。仅仅在水面上能够保命足矣。换成是我们,在私下没人看到的情况下,吐痰,抠鼻孔都很随意,但是在台上讲话或表演节目时,就算再难受也不会做这些举动的,关乎面子。
关乎面子尚且如此,何况关乎性命呢?

      还两个原因!一个是,太阳出来,水中藻类会大量繁殖,从而消耗掉大量氧气,特别是一些肥水死水更是严重,所以鱼容易因为缺氧上浮!另一个是在黑坑,死水肥水,水底有大量饵料窝料残留致使发酵变质繁殖细菌消耗氧气,所以黑坑鱼更容易浮头就是这个原因。


分享到:

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...